对外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除法定节假日)
上午:09:00-12:00
下午:14:00-18:00
2023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首批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彰显公益诉讼和行政审判在强化公益保护方面的独特价值。今年是党中央部署“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十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在检察公益诉讼十周年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探索规律、遵循规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检察公益诉讼工作,以法治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为进一步凝聚司法工作合力,协同推动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助推依法行政,12月30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第二批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审委会委员、行政审判庭庭长耿宝建,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厅厅长徐向春,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一级高级法官王晓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厅副厅长徐全兵出席发布会并介绍有关情况。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丁海东主持发布会。
依法履职,行政公益诉讼版图进一步扩大
据发布会介绍,从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探索建立以来,检察公益诉讼的案件范围持续拓展,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在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两高”先后多次共同发布相关司法解释,对行政公益诉讼相关内容进行细化规定,保障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稳定运行。从司法实践看,行政公益诉讼的案件数量保持稳定,案件分布范围从公益诉讼传统法定领域向新增法定领域逐渐拓展。
本次发布的7个典型案例,主要涉及安全生产、国有财产保护、食品安全、文物保护、无障碍环境建设、未成年人保护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等多个领域,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行政公益诉讼在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障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的积极作用。
耿宝建介绍,案例更加全面地呈现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讼”的特征。行政主体更加多样,涉及安全生产、国有财产、食品安全、文物保护、未成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行政公益诉讼的版图进一步扩大,越来越贴近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诉讼流程更加科学全面,无论是作为公益诉讼起诉人的检察机关还是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在诉讼过程中都能充分行使诉讼权利。
“案例中,有行政机关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情形,体现了行政公益诉讼的对抗性特征、诉讼性特征。”耿宝建补充道。
此外,人民法院采用的裁判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不仅采用判决责令履职的裁判方式,对于行政机关在法院审理期间履职到位的,还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了判决确认违法、裁定准予撤诉或者终结案件等裁判方式。
同向发力,发挥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最大效能
据介绍,本次发布的案例中,人民法院立足司法审判,始终坚持“督促之诉”“协同之诉”的功能定位,与检察机关、行政机关同向而行、同向发力,共同致力于公共利益的有效保护。
“人民法院通过加强沟通、联合检察机关共同发出司法建议等方式,助推行政机关积极履职,有效改变了过去某些公共利益领域存在的‘无人管、无法管、无心管’等弊端。”耿宝建表示。
此外,人民法院和检察机关还采用了更加丰富的工作方法和措施,合力改进完善审判机关与检察机关之间的司法衔接机制,用较少的司法成本促进了公共利益保护的实效,强化了行政机关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实现了双赢多赢共赢,促进了行政公益诉讼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耿宝建介绍,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期间,通过召开座谈会、听证会或公开开庭审理的方式,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监督行政机关提出整改方案,并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有力促进行政机关履职到位。还通过法检联合制发建议等方式,助推行政机关建章立制,构建行政管理的长效机制。
据统计,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11月30日,人民法院审结环境资源以外的其他各类行政公益诉讼一审案件1026件,同比上升51.8%。
王晓滨介绍,其中,国有财产保护领域、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案件较多,分别占比30.2%、18.31%,食品药品安全、英烈权益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领域案件占比持中,文物保护、妇女权益保护、反垄断领域等其他领域案件较少。
“紧紧依靠党委领导,是人民法院推动破解行政公益诉讼审判工作难题堵点的根本保证。”王晓滨表示,为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示范效应,人民法院就行政公益诉讼审判中发现社会治理领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向地方党委、政府发送、抄送司法建议等方式,在推动解决个案争议的基础上,助推行政机关建立监管长效机制。
在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同时,人民法院更加强调对行政机关履职情况进行审查,更加注重维护各方诉讼参加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避免行政公益诉讼走过场,真正发挥行政公益诉讼解决保护公共利益这一“老大难”问题的优势。
协同合作,凝聚公益司法保护合力
“维护公共利益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据发布会介绍,从实践情况看,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呈现鲜明的协同履职特点。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与行政机关立足各自职能定位,持续深化协作配合,切实形成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执法司法合力。
今年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司法部办公厅共同向8个部委办公厅致函,建立处理行政案件的“3﹢N”工作机制。5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召开了首次“3﹢N”联席会议。
耿宝建表示,人民法院将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针对行政审判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合力处理行政案件的“3﹢N”工作机制在统一法律适用、促推矛盾纠纷化解方面的重要作用,持续加强上下级法院间的监督指导,与检察机关协同发力,共同促进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切实把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优势转化为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司法效能。
来源: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