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建设 > 法院文化 > 文化作品
29
2022-07

文学 | 未曾消失的图腾——獬豸

信息提供日期 : 2022-07-29 15:05来源 : 盐田区人民法院
【字体:
2023-07-29

■  陈灿杰

初冬的早晨,我推开岗亭的门,在走向法院大楼的路上,总是能瞥见端坐在一角的獬豸。阳光透过被风吹拂的树叶照在上面,仿佛这只神兽悄无声息地在那里,审视每个进出法院的人。

最早记载这种神兽的大概是许慎的《说文解字》,其中记载“獬豸,兽也,似羊,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者”。而“法”字的构造演变也与獬豸息息相关。古体的“法”字写作“”。《说文解字》中解释到:“,刑也,平之如水,从水;,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相传皋陶正是在獬豸的相助下,才得以在公正明允的基础上将天下治理得无虐刑、无冤狱、卑鄙小人或避或改。

飞沙狂风吹不动司法正义,落燕暴雨透不凉人间温情。院子里的獬豸虽在一角,却无碍司法客观和中立之意。山海之间常有雾水,如同争讼之事常有疑惑。拥有像獬豸用其独角触不直者能力的法官,常常可以解各方之疑惑,止控辩之争端,还四海之安宁。想必獬豸看到这种结果也会洋洋得意吧。

院子里的獬豸并不是直接端坐在石墩上,其下还有着青铜色的四足法鼎。鼎器可谓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国家重器。最早将鼎与法律相结合的是春秋时期郑国子产。其将国法刻于鼎上,示法于民,是将法律昭告天下的最好方法。现如今将法鼎置于法院之处,更多的是彰显了法律的尊严和法院的权威,喻示法律乃治国之重器,大含一脉相承、继往开来之意。

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法庭之上,獬豸处处可见,时时可感。我国的法槌最初顶部镶嵌着象征公平正义的天平图案的铜片,槌体正上方则是獬豸,取梨花木之材,纹清质硬,抗曲耐蚀,寓指人民法官刚正廉洁、法院公平正义。法槌手柄部门刻有麦穗和齿轮,寓示法院审判权是人民赋予的。现出于多种考虑,将法槌简化,虽然獬豸之形已不在槌上,但獬豸之神已融入槌内、沁入人心。底座则以“钜”制形,与法槌方圆呼应,既寓司法公正之理,又取“智圆行方”之意,象征法官应是智慧和正义的化身。底座坚硬稳固,中间镂空,槌、座相击,音质透亮而庄严,声色清彻而坚定。庭门开,一桩桩恩怨在和解中散去;法槌落,一份份公正在判决上彰显。

放学晚归的几个孩童看着围栏下的石碑,探究这碑文为这只神兽著下何等震古烁今之词。时而低头念读,时而仰首观瞻。怕是獬豸瞥见了,心里也会窃喜吧。

皓月升空,夜深人静,法院大楼的灯火也稀疏起来了,但獬豸依旧稳坐于法鼎,法槌仍然安放在底座。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怀有獬豸,每个人心中都铸有法鼎,每个人心中都持着法槌。惟愿所有的成长都是知恶而不作恶,愿正义照进所有背阴的角落。

作者系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研究室)法官助理)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